写在前面的话 学期结束,又到了经济学原理交小作文的时候。来看看伏翼和朋友们都用经济学的视角解释了哪些问题吧! 作者:李雪娇Erica一个仍在迷茫仍在探索的经济学原理学生 经济学名词解释 阿罗不可能性定理: 通过严格数学证明,不可能从个人偏好顺序推导出群体偏好顺序。这意味着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偏好,而社会又有多种备选方案微信投票自助下单,那么在民主的制度下不可能得到令所有的人都满意的结果。 外部性: 个人经济活动的正面(负面)结果不完全由个人承担。例如化工厂排污污染对当地居民造成负外部性;接种疫苗不仅减少自己感染病风险,也为周围人创造正外部性。 捆绑销售: 即将需求量大的商品和需求量小的商品组合销售,以达到利润最大化。 正文:允许拉票对网络投票的影响大吗? 最近我的朋友圈突然被拉票信息刷屏了,这些投票的主题五花八门:学生节pick的节目、来支持我孩子的表演、为我的作品/宿舍/家乡投一票等等不一而足。我的投票过程基本是:看到消息,重点看下要求投哪个,点看链接,找到并投票,偶尔会大致瞟一眼投票的内容——网络良好时整个过程不超过30秒。我相信有这种状况的绝不止我一人,否则那些动辄几天内几千票的结果又是怎么投出来的呢?在当了几天“无情的投票机器”后,我看着某一组投票的数据,不禁想问:允许拉票对网络投票影响大吗? 先大致梳理一下投票这事。投票的基础是少数服从多数,但各种制度大有不同。决定不同制度的两个关键问题是:获胜者是单人还是多人?是否一人一票? 多数网络投票其实并非传统意义上的“多人获胜制”——并非所有人按投票比例分配席位,而是类似一个取前几名的单人获胜制。最常见的投票形式是二元投票制——按可投选项数分为认可制(单选)、与能制(规定数目)、多数制(任意多数),另外还有计分制和排序制(这两种在网络投票中较少见,因其需要投票者更多的时间成本,降低了可推广性)[此处有引用百度百科内容]。有的投票每个账号有平等的权利,有的则规定消费能获得更多的选票——实质是对多出的选票与商品进行了捆绑销售。 阿罗不可能性定理告诉我们,没有一种投票模式是完美的。网络投票的传播成本低,潜在投票者多,投票方便并且数据便于统计;但是这些特点也导致了“拉票”成本下降——推广投票并引导大家为自己投票变得更容易了。那么,“拉票”对网络投票会产生怎样的影响?这种影响大吗? 这里尝试建立一个粗略的模型进行初步的解释。 假设:环境中一共有10000人(之后的n